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归档2   »论题组:2610  »上层 »主题组:14  2005.8.25 9:33:51   法华微信 注册
 :)〖iamfisher〗(8.23 10:50) (13171)
 赞成您,着于小神通、境界,修行就很难进步了。〖古慈〗(8.24 11:41) (14127)
 救人之神通,小乎?神通、境界,修行对立乎?(内空)〖刘海〗(8.24 13:49) (14756)
 成佛之本---黄念祖 老居士〖古慈〗(8.27 9:59) (15284)
 想从另一个角度和师兄探讨这个问题〖少说空话多修行〗(8.24 14:04) (15117)
 其实,俺一直不喜欢对于一些问题长篇大论,现在依然如此,〖古慈〗(8.27 9:41) (15101)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
隐秘和显示,虽然都可以,通常还是该隐则隐的好。

南无十方三世常住三宝!

iamfisher  2004.8.23 10:50:35    QQ:12205397  

(2610-14)  显示次数:13171(12734+437)     查看iamfisher的所有文章 给iamfisher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赞成您,着于小神通、境界,修行就很难进步了。
而且,神通不敌业力。终究要改变的是我们的心行。

古慈  2004.8.24 11:41:45    

(2610-35)  显示次数:14127(13607+520)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救人之神通,小乎?神通、境界,修行对立乎?(内空)

人亦佛亦魔.经半假半真.

刘海  2004.8.24 13:49:45    QQ:11052276  

(2610-36)  显示次数:14756(14320+436)     查看刘海的所有文章 给刘海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成佛之本---黄念祖 老居士
成佛之本

很多人都想学密,实际呢?都搞错了!密宗有许多奇怪的相啊!奇怪的法器啊!就认为他一定有什么秘诀,这个密法我就成道很快。这都是邪见!
密法之所以殊圣,之所以能成佛的,就是密宗特别重视发菩提心。密宗之所以得果殊圣,讲既身成佛,禅宗就是说迷就是众生,悟了就是佛。“只是心心心是佛”这是不袋和尚的话。“是心是佛”你悟了心是佛,没有说这个身是佛。密宗说‘即身成佛’,身是身体的身呢?那么这个殊圣之处是什么呢?就是他有这个奇怪的相啊?当然不是,他就是菩提心那!很深入啊!
看密宗的教典《菩提心义》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又《菩提心论》云:‘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若修证出现,则为一切导师。若归本则是密严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又赞菩提心曰:‘若人求佛慧,通达菩提心,父母所生身,速证大觉位。’
这个菩提心如此的殊圣,我们也发了很大的志愿,也有了智慧,也有了慈悲,也有了愿力,算不算发了菩提心呢?打个比方,我们把杏树的核埋下去,这个核要长成东西来。第一步是杏仁里头有一点点绿,然后长出芽,从杏仁里出来。第二步,从软皮里钻出来。第三步,从硬土里钻出来。第四步,从土里长出来。这个苗出来了,问这个是什么呢?这个就是杏树。就这么高,就叫杏树,这就是发菩提心。‘处发心时,便成正觉’管他叫什么?就叫佛了。那么在这个以前呢?我们有的没发,就不是了。真是有点发,以前的情况,还子核里头,还在软皮里头,还在杏仁里头,这个中心刚有点绿,总之是变化的,所以说这个不是空谈一个理解的问题,而是真实从内心有所发动。这个‘发’菩提心是和杏核的‘发’是一个‘发’。确实有新生的面貌。
又诸经之王《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发心之要,不言可喻。从这句话来说,很多佛教徒都在做魔的事情。 这个菩提心没有发过,或忘了,你再修桥建塔等,是‘是名魔业’。佛说了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华严经》是了义,是最高的。所以重要在此。一般人在小处着眼,搞一些次要的东西,往往抓不到根本。这个发菩提心,不管你修什么,都是根本,禅宗、密宗发菩提心都是根本。


菩提心是怎样一个心

这个“菩提”可以翻译成“道”,“菩提心”就是“道心”。也可以说是“正觉”、“佛”。发心是因果关系。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菩提”就得“菩提”。佛法是心地法门,不是别的,完全是你心地上的事情。你如果发了“菩提心”这个因,必然成就“菩提”的果。通俗地讲,这个“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这三者圆融为一体的心。三者为一体的,不是大拼盘,而是“三既是一,一既是三”。
再深入地讲,如《往生要集》所言:菩提心分为二种:
  一种叫做“随事发心”。
  一种叫做“顺理发心”。就是顺着这个实际的理体而发的心。
  这两种发心正好与密教相合:
  这个“随事发心”,在密宗称为“行愿菩提心”,即所发的广度众生的种种大愿,是随着事而发的心。
  第二种“顺理发心”,在密宗称为“第一义谛菩提心”或“胜义谛菩提心”。名词虽然不一样,但显密圆融起来,这两种叫法是一致的。据我本人发现,在密教里许多不好懂的地方,都能在相应的显教的大乘经典里找到根据。
  所谓“随事发心”,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法身成就之因)、法门无量誓愿修(报身成就之因)、众生无边誓愿度(应身成就之因)、佛道无上誓愿成(求证佛果之因)。这样一个发心,搁在一起就是成就“无上菩提”的因。这个因果是不可思议的!正如经上所说:
  “发心毕竟二无别,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是故我礼初发心”。
  初发心与最终成佛,两者是无分别的,一切平等嘛!虽然是一切平等,但先发心与后成佛的那个心比起来,前者难呀!为什么呢?因为众生都在迷惑颠倒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能生起一念清净的正信之心,是极不容易的呀!所以说:“如是二心,先心难。”、“自未得度先度他。”(不是为了救自己)“是故我礼初发心”(所以我要顶礼初发心的人)。
  我们不要轻视自己,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人,我们就叫他初发心菩萨,称菩萨了。你要学般若,就称学般若菩萨。你应受顶礼,给你顶礼的人都是菩萨,都是菩萨给你顶礼。
真是如此,这个心的果报,当然成佛。种菩提得菩提,虽是菩提,但华报生净土,是先生净土,然后成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个菩提心的心量是广大无边的,长远无极的,所以能感得广大无边的依报净土、长远无量的正报寿命。这样的一个果报,除非是发菩提心,否则不可能承当得起。这是“随事发心”的心相。也就是我们的“四弘誓愿”,在密宗称之为“行愿菩提心”。这个发心相对还是比较容易的。
  第二种,所谓“顺理发心”,就是真正信解“诸法皆如幻梦”的道理。也就是《金刚经》上所讲到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发心之后,就会把一切的事情都看得如梦如幻、如泡如影。也就不会对此执著而较真了。我常给大家打比方:见到这一切功名富贵、一切一切妻儿老小,都只当成是肥皂泡。因为一切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灭掉的,所以没有什么可留恋的。要知道一切事物没有灭的时候其实就是虚妄的,表面肥皂泡是个球,但根本就没有球的存在,当你认为存在的那一刹那,其实当体便是虚妄的!不要等泡灭了才看出它的虚妄性。一切都如梦幻,一切就是指“诸法”,它包括了世间、出世间的一切事情。
  有的人修定得了点境界,出现了一些奇异功能,于是便觉得这是得了真实受用,其实这样认为就耽误了大事了。要知道一切皆如梦幻,但依然还在有为法的范围之中,是非有非无的。大家习惯于执著,不是执有就是执无。要是“有”就不可能是“无”;要是“无”就不能是“有”,这是形式逻辑思维而不是辩证思维。诸法实相是离开有、无的!佛法难懂之处就在于此。经中一讲“无”,于是大家就以为什么都没有;以为一切色都是空,那么既是如此,这些摆在眼前的东西怎么不空呀?经中的真正意思是,有与无都离开,而是“非有非无”的,是离言绝虑的。离开了言语,用言语是表达不出来的!
  如以电视来说,它是把一个图像分成许多小格,会集到电视屏幕上,从而形成完整的图像。如果是一个完整的图像传送过来是不可能的。同样,世间的东西还没有办法完整地送过来,殊胜的佛法要想全部用语言表现出来就更不可能了。也等于给你分成了许多小格子,还需要你象电视一样把它们还原,通过你的还原才能显现出佛法的真相。所以,什么开悟?所谓“开悟”,就是你跟佛同步了,你能把零散的小格还原成完整的图像,这就是开悟了!
  发菩提心不仅是“离言”的,还是“绝虑”的。不是思虑所能达到的。用研究、用思想的方式,那是意识而不是绝虑。既是意识,那就是分别识,凡是分别识都是错误的。我们要修佛法,就是要成就,就是要转识为智,把这个识转成智慧才是成就!现在,人都是在这意识分别中修行,所以《四十二章经》说:
  “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离言绝虑的,非思虑所能及的。从此去信、去理解,发广大心,不见有烦恼可断,不见有善法可修,善法与烦恼都是平等。然而它不是没有可修、可断的,虽然知道要度无边无量的有情,可是不存能度和被度的心,能随顺于空无相、随顺于无愿。就如《金刚经》所说的:
  “如是灭度无量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由此可见,这样地发心是不可思议的!是顺理发心的心相,也就是《金刚经》的境界!
  这个“随事发心”,是可以退转的,这是因为不定性的人也可以“随事发心”。所谓“不定性”就是指道心不强,还没有定性,愿心忽升忽降的人,这样的人也能发心。而“顺理发心”就没有退转可言,因为凡是顺理而发心的,肯定都是菩萨性的人才能发起,已经决定是大乘心,以菩萨为性,这样的发心功德无边!
  所以,什么是“菩提心”,我们通过元晓大师(唐朝高丽国的大德)的话,知道这个发心有多大的功德:
  “设使诸佛穷劫演说彼诸功德,犹不能尽。”
  一个人发了菩提心,即使诸佛拿多少劫来给你讲说他的功德,也还是说不完的。所以这个发菩提心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再有省庵大师在《劝发菩提心文》中也说:
  “发菩提心是诸善中王。”
又《安乐集》曰:‘依天亲《净土论》(即《往生论》)云,凡欲发心会无上菩提者,有其二义:一者,先须离三种与菩提门相违法。二者,须知三种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
一者依智慧门,不求自乐,远离我心贪著自身故。
二者依慈悲门,拔一切众生苦,远离无安众生心故。
三者方便门,怜愍一切众生心,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
是名远离三种菩提门相违法。顺菩提门者,菩萨远离如是三种菩提门相违法,即得三种随顺菩提门法。何等为三:
一者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求安乐故。菩提是无染清净处,若为自身求乐,即违菩提门。是故无染清净心是顺菩提门。
二者安清净心。为拔一切众生苦故。
三者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故。摄取众生生彼国土故。菩提是毕竟常乐处,若不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者,则违菩提门。此毕竟常乐,依何而得。要依大义门。大义门者,谓彼安乐国土是也。故令一心专至,愿生彼国,欲使早会无上菩提也。’
......

古慈  2004.8.27 9:59:30    

(2610-49)  显示次数:15284(14570+714)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想从另一个角度和师兄探讨这个问题
师弟上网为法来,而非为友来,所以师弟和各位师兄不会是朋友,也不会是敌人。但是在一个坛子上久了,对一个人多少有些了解,有些信任,神通对于自己来说,当然是无用的。但是现在是断灭论流行的年代,就是佛教论坛上也有一些人是半信半疑的,如果一个他们比较信赖的人告诉甚至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神通,那么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增强他们的信心。当然这对于运用神通的本人来说是一种玩火的行为。一个把持不住,就可能走入邪路。不知鱼兄看完本贴意下如何,是否对关于神能的发言可以稍稍放松一下

我不观歌舞,我要做到眼根清净  
我不听音乐,我要做到耳根清净  
我不闻鲜花,我要做到鼻根清净  
我不吃肉, 我要做到口根清净  
我不做按摩,我要做到身根清净  
我不起坏念,我要做到意根清净  
我今天做错了什么  
我今天说错了什么  
我今天想错了什么  
虽然身在红尘中  依旧青灯伴古佛  
今天你上座了吗   
禅如金刚水,能洗诸欲尘
佛要人们顺境不腐化堕落,逆境勇于面对,战胜自己不做七情六欲的奴隶 

少说空话多修行  2004.8.24 14:04:48    

(2610-38)  显示次数:15117(14397+720)     查看少说空话多修行的所有文章 访问少说空话多修行的主页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8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其实,俺一直不喜欢对于一些问题长篇大论,现在依然如此,
很简单的一些事情,为什么很多佛弟子会纠缠很久?看看《楞严经》50阴魔篇,很多疑惑就解决了,不需要花费那么多口水的!
---够用的闻思,是修行者所必须的。

古慈  2004.8.27 9:41:57    

(2610-48)  显示次数:15101(14561+540)     查看古慈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8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AAA?久经堂药浴??云南?邢大运觊(史)?Lumières ??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