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归档2   »论题组:3300  »上层 »主题组:66  2005.8.24 11:13:17   法华微信 注册
 方向大致对,就是太晚.....〖林广〗(7.20 10:52) (8482)
 请教:〖十方〗(7.21 10:10) (8771)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十二因缘的一些浅薄理解:〖十方〗(7.21 10:32) (7.21 10:36) (9103)
 这里可能有所混扰了....〖林广〗(7.21 12:44) (9537)
 哦……深深感谢!〖十方〗(7.21 14:05) (9393)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方向大致对,就是太晚.....
流转太多了.
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你这跟在名色了.跟到行上去,大致就
可以.

林广  2005.7.20 10:52:59    

(3300-66)  显示次数:8482(8278+204)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请教:
  为了亮出自己的心得,又为了避免触背,整个“转身”过程中我确是在若干名相上着实转计了一番,这种伎俩很难在现场立时应对,麻叔眼利,好像亲见一样,十方好生钦佩!麻叔以十二因缘引导后学,此事想必十分重要,只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十二因缘,往往多从受胎出胎生老病死说起,这个我认为只是十二因缘法的一种应用,应该说,十二因缘囊括了全部有为法,并理清了其中的次第关系,而五蕴则是从分类的角度对有为法进行范畴式的划分,比较起来,除去六个无为法的四位九十四法,相当于十二因缘的精装本,内容更为深广精密。比如在十二因缘、五蕴和五位百法中都有“行”,书上对十二因缘的“行”与五蕴中的“行”基本上指陈为一个,而在百法中,除去色法、心王法,除去受、想两个遍行以外,再加上不相应行法,“行”所包含的位置有七十三个之多,与十二因缘五蕴相比,虽然所指无他,但其内容更加丰富,它以思心所为重心,包括一切行动、动机、需要、持续、决定、意志、情绪、情感等等身语意行为,那么在这里,麻叔强调由“行”进而破无明,而“行”的范围如此之广,是否我们对十二因缘中的“行”应该有个更便捷但准确的定义,我想如果对“行”有个准确的把握,应相当有利于学人的契入,书云:“造作”为行,请问麻叔,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行”?

十方  2005.7.21 10:10:05    来自:云南昆明  

(3300-80)  显示次数:8771(8581+190)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2 主题索引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十二因缘的一些浅薄理解:
——有为法的显现机理是这样的:

  所谓“性觉本明,觉明为咎”,无始以来一念【无明】,产生主宰倾向【行】,这是一种力,它接下来依据业因“激活”阿赖耶种子【识】,于是这个力量变得具体,它首先对本来不一不异的诸法进行割裂,分配它们种种存在的意义与信息【名色】,以名色为条件,形成连接各个信息的管道【六入】,因为有这六种作用,所以法法之间能够秩序地发生关系【触】,触导致感知觉【受】,受的苦乐差异导致攀援心【爱】,爱即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需要,因此必然对事物产生趋避动机【取】,取成或败产生结果【有】,这个结果又是将来新事物的原因【生】,生必有死【老死】,如此反复不已……

  “无始以来”,听上去像是一个古老的时代,其实就在当下,悄悄的发生……

发布于:2005.7.21 10:32:47    修改于:2005.7.21 10:36:21  
十方  2005.7.21 10:32:47    来自:云南昆明  

(3300-82)  显示次数:9103(8897+206)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这里可能有所混扰了....
12支的前部,基本是按照能所对立的强弱来说话的.

无明可以说就是已经能所对立了,但极其细微,凡夫是不能看到的.
行是这个对立有各要动的倾向.当然,所谓动,这里一定是往粗重方向
演变.12支里的识,不是唯识里的阿赖耶,而是分别了别之意.就是说
这时候能所对立已经到了能有分别的程度,但这个分别仍然非常细微,
大多数人是观察不到的.在粗重一步,就到名色了.这是说对立分别已经
粗到凡夫可以下意识地知道,从而能够启动意识.这正好对应着能给起
名字(但不一定起).再往下是大家都使用的但比较细微的意识活动,连接
六入.再往下就省略吧.

一般用意识仔细鉴别精思维训练,能够认识到名色支.有少数人天生的
在别人启发下能认识"识支".稍多点的人经过一定禅定训练能认识到
这里.行支跟识支差不多的情况,能认识的人更少.无明支几乎不是能
所意义下能直接体认的,尽管它自己就是能所.

百法里按你上面分析归于行支的就太多了.不太合理.因为百法大致是
按能所来划分,而12支,至少在前几支里,是按能所对立的粗细程度划
分的.所以,用12支对仔细考察自心执着攀援增长的过程特别方便,同样
也方便反溯破无明的过程.

林广  2005.7.21 12:44:40    

(3300-89)  显示次数:9537(9145+39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8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哦……深深感谢!
麻叔辛苦!

十方  2005.7.21 14:05:29    来自:云南昆明  

(3300-90)  显示次数:9393(9199+194)     查看十方的所有文章 给十方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0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杜可心东方红当开莲花2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