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条 »论坛首页 »法华论坛历史文章   »论题组:866  2001.5.19 23:47:53   法华微信 注册
 这样吧,一心意,这个例子你满意吗。。。。。。〖林广〗(4.7 4:07) (1905)
 gentleLion 赶紧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听麻子讲过去的事情〖gentleLion〗(4.7 4:30) (2430)
 嘻嘻,狮兄唯恐天下不乱呀。。。。〖林广〗(4.7 5:10) (3110)
 呵呵呵...太有趣哩...〖gentleLion〗(4.7 5:44) (3739)
 (被发送者删除)〖木鱼〗(4.7 10:57) (4272)
 木鱼误会了!〖钱昭〗(4.8 0:12) (4852)
 (被发送者删除)〖木鱼〗(4.8 8:43) (5306)
 正人用邪器,邪器亦正;邪人用正器,正器亦邪;器无正邪,因人有异。〖钱昭〗(4.8 16:59) (5487)
 两位前辈,一唱一和,一正一反,演戏给我们看,启迪大家的正知正见。(内空)〖钱昭〗(4.8 17:25) (5419)
 (被发送者删除)〖一心意〗(4.7 10:18) (2307)
 好呀,你看到例子了,对您有什么直接用途吗?(内空)〖林广〗(4.7 11:27) (2460)
 就问作答〖钱昭〗(4.8 16:25) (4.9 21:14) (2476)
 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学佛体会。〖钱昭〗(4.9 17:35) (4.9 18:22) (2492)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这样吧,一心意,这个例子你满意吗。。。。。。
我有位佛友,是位老修行了,相当有名,所以就不提名字了。

他深入禅定后,忆起了上一世。于是,前两年,他设法回到
上世修行过的地点,挖出了自己上世修行时用过的佛像,香炉
等法器用品。这些东西超过十人亲见过。

怎么样,算不算神通,轮回的例子?

如果你还想知道得多点,我还可告诉你其他老修行人对他此事的评论。

林广  2001.4.7 4:07:18    

(866-1)  显示次数:1905(1412+493)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gentleLion 赶紧坐在高高的谷堆上,听麻子讲过去的事情
嘻嘻,接着说呀,其他老修的评价是...?

gentleLion  2001.4.7 4:30:24    

(866-2)  显示次数:2430(2097+333)     查看gentleLion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嘻嘻,狮兄唯恐天下不乱呀。。。。
当然有很多赞叹之词,毕竟功力不凡。不过林广印象最深
听了最记得住的一句话却是相当不客气的。。。

“上辈子的东西还放不下,这辈子的还怎么放!”

从那后,那位几乎再也不谈这事了。

林广  2001.4.7 5:10:25    

(866-3)  显示次数:3110(2708+402)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呵呵呵...太有趣哩...
小狮子捧腹大笑,前仰后合,一不小心滚下谷堆,额头摔出个大包 ...

提醒的好!提醒得妙!但若是出于菩提心,得上辈子的法器是为了
更利于渡众生,也未尝不可吧.

==>对了小弟肠胃火气甚大不知道是不是上辈子在地狱被灌铁水来着.嘻嘻.
==>嗯,明个小弟也拿个锄头在墙角挖挖看,是不是会有啥收获.

gentleLion  2001.4.7 5:44:27    

(866-4)  显示次数:3739(3328+411)     查看gentleLion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4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木鱼  2001.4.7 10:57:14    

(866-6)  显示次数:4272(3927+345)     查看木鱼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6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木鱼误会了!
这辈子的法器都用不完,用得着找上辈子的法器吗?
难道这辈子的法器不能渡生,只有上辈子的法器才能渡生吗?
既然,这辈子的法器够用、管用,找上辈子的法器是为了什么?
前辈是要告诫大家:别把自个想成圣人,唱什么高调,说什么研练神通,显示神通是为了宏法利生;宏法利生是假,贪图玄异,卖弄神通是真!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潜意识,精神垃圾全在里面,稍不留神,它们就会跑出来,假冒好人,实图私欲!
戒、定之法,就是为了对治此病!
神通是一种方便,现代科技还不够方便吗?我们不出家门,便可与千里万里之外的同修交流佛法,这不就是神足通吗?不必神通,妄求神通,居心何在?

钱昭

钱昭  2001.4.8 0:12:22    来自:北京  

(866-9)  显示次数:4852(4470+382)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9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木鱼  2001.4.8 8:43:13    

(866-10)  显示次数:5306(4996+310)     查看木鱼的所有文章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0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正人用邪器,邪器亦正;邪人用正器,正器亦邪;器无正邪,因人有异。
吸星大法、独孤九剑,令狐冲可以会,岳不群不能会。看看岳不群的下场就知道了。
当学其人,不求其事!

钱昭

钱昭  2001.4.8 16:59:57    来自:北京  

(866-12)  显示次数:5487(5109+378)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2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两位前辈,一唱一和,一正一反,演戏给我们看,启迪大家的正知正见。(内空)

钱昭

钱昭  2001.4.8 17:25:21    来自:北京  

(866-13)  显示次数:5419(5091+328)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3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被发送者删除)

一心意  2001.4.7 10:18:08    

(866-5)  显示次数:2307(1968+339)     查看一心意的所有文章 给一心意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5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好呀,你看到例子了,对您有什么直接用途吗?(内空)

林广  2001.4.7 11:27:06    

(866-7)  显示次数:2460(2085+375)     查看林广的所有文章 给林广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7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就问作答
唯物论认为:镜中之像、镜前之物都是客观存在,都有他的缘起与规律。如何?
镜中之像、镜前之物真的是客观存在吗?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镜中之像、镜前之物都是客观存在,问题是我们自身就是一面镜子,假定客观事物真的存在,我们每个人所能见到的、所能直见到的只能是自己的主观世界,那么所谓的客观世界其实只是臆测,只是根据生活常识(站在旁观者的角度,镜中之像、镜前之物都是客观存在。)得到的假想,如果不仔细考量此种假想的可靠性,将镜前之物的存在当作毫无疑问、勿需争议的事实,那么,这样的“事实”根本不是事实,根本不符合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件事物摆在你我面前,你说它有,我也说它有,不管主观世界能否完全反映客观世界的原貌,客观世界必定存在;若不存在,哪来的反映?若不存在,岂非白日作梦?若不存在,我们主观世界当中,多姿多彩、林林总总的现象,从何而来?
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是因为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人类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以客观世界实存这个假想为前提的,且,以之为不必证实的公理,从不怀疑其可靠性;对于所有形器世界的问题,人类都抱着怀疑、探索的态度;唯独对于客观世界是否真的存在,从来不怀疑,从来不探索,没想到怀疑,没想到探索,不愿意怀疑,不愿意探索,没勇气怀疑,没勇气探索。佛之所以为佛,就是因为佛是真理的探索者,是真正的探索者;佛教之所以为佛教,佛教之所以不同于世俗学问,就是因为大想特想世俗学问之所不想。荆棘横路,披荆斩棘;千军万马、刀戟林立,啐口唾沫,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这就是佛教的探索精神!具备佛教的探索精神,才能挣脱思维惯性的桎梏!才能砸烂黑暗的旧世界!才能创建光明的新世界!
我们好比一幅画布,我们好比一支彩笔,我们手握彩笔,随顺自己的喜好,在画布上创作自己的作品。过了一会,你画好了,我也画好了,你我共同玩赏两幅画作,忽然发现彼此的作品简直太相似了!谛审谛观,方才找出其间的细微差别。(有一种智力游戏“找出不同”,给出几幅画,彼此之间非常近似,仅有细微差别,让人找出其间不同之处,借以测试受试者的观察力。)一件事物,你能看到,我也能看到,不是因为镜前之物投射到镜中,形成镜中之像;而是因为重合,就像赤壁之战当中,周瑜和诸葛亮在各自手中,分别写下一个“火”字。或者说,镜中之像(你我各自为镜)不是源自相对于主观世界的客观世界,而是主观世界彼此之间的相互重合!这就是楞严所谓的同分妄见!彼此之见有同有不同,不同之处即是楞严所谓别业妄见!业力就像画笔,我们的真心性体就像画布、镜面,我们生于人道,是因为人类的业力有一部分是相同的,还有一部分是不同的,不同的部分是因为往昔造作各不相同。譬如,没有人类共有的基因,不成其为人;没有特有的基因,生物多样性无从谈起;既无没有共性的个性,也无没有个性的共性。一心意之所以不能悟入,就是因为受限于思维惯性,从不怀疑客观世界的存在,从不怀疑这个假想的可靠性,镜中之像的来源,不必出自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重合也可制造客观世界存在的假相,假能乱真,真假难辨;若不能觉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假相,背觉合尘;若能够觉悟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假相,合觉背尘。

钱昭

发布于:2001.4.8 16:25:10    修改于:2001.4.9 21:14:28  
钱昭  2001.4.8 16:25:10    来自:北京  

(866-11)  显示次数:2476(2089+387)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1 主题索引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回复这篇文章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一个唯物主义者的学佛体会。
《人死非灯灭!》
人死如投宿歇脚,旅客结伴,同店投宿,整理行囊,歇脚待旦,初日高林,前途漫漫,路漫漫其修远兮,人将上下而轮转。
唯物立论之根基尚且值得怀疑,值得批判,更遑论从此根基演化出的一切理论呢?我们关于生死的观念归根结底来源于唯物主义思想,来源于对形器世界现象的观察,但这种观察是始终戴着唯物主义有色眼镜的观察,这种观察方式的结果导致人们偏离了诸法实相,偏离诸法实相,不站在诸法实相的立场上去观察一切现象,会得出不够正确、甚至完全错误的结论。如果一个唯物主义者想到过佛陀想到过的问题,对此问题作过深入的剖析探索,之后,得到的结论与现有的结论没有分歧,那么才有可能对此问题作出有理有据的判断,如果从未站在诸法实相的立场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仅从单一的角度(唯物的角度)观察思考、获得结论,那么这样的结论靠不住,只是武断、片面的偏见而已。譬如:编写一个程序,我们必须把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周全,按照规则正确编码,反复修改调试,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无误、完美无缺的程序,执行这个经过反复校对、不断检验的程序,才可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如果没经过这一系列必不可少的步骤,草草编写,不加审核,拿来就用,八哥百出,必致谬误!人死如灯灭的观念就是编写垃圾程序得到的垃圾结果。
《缘起非规律,规律是缘起。》
规律是否等同于缘起,初观是同,细观实异。规律的特点之一是具有普遍性,缘起不具有普遍性,譬如:娑婆世界的规律不适用于佛国净土,地球、人类的规律不适用于非地星球、外星生命。事实上绝对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爱因思坦曾找过,没找到,为什么没找到?不是爱因思坦不够聪明,而是根本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规律。所有规律都建立在不同的正报、依报的基础上,(正报指肉身,依报指环境。)正报、依报有所不同,规律不尽相同。譬如说:人有人的规律,狗有狗的规律,(很可惜狗几乎无意根。)天人有天人的规律,阿修罗有阿修罗的规律,某类众生遵从某套特定的规律。唯物主义也承认规律的相对性,然其所谓相对性是指认识上的相对性,就是说有终极规律,但是我们没能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最终,人类必将灌满醋瓶。佛教所谓的缘起不同于科学所谓的规律,缘起不是大一统的规律,也不承认宇宙间实有所谓大一统的规律,即缘起是相对性的规律,不仅指认识上的相对性,也指众生间的相对性,(人、狗、天、修罗);而唯物主义所谓的规律是指一切世间、一切从生共同遵循的规律,大一统的规律。如:化学原素周期表,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一切形器世间具由这些共同的原素组成;人、畜生如此,天、修罗不必如此,饿鬼、地狱不必如此。(当然,由于同分妄见、别业妄见,形器世间有同有异,有异的部分就是众生间的相对性。)
佛教的缘起涵盖的意义更广,如:三世因果、十二缘起。
综上,佛教的缘起绝对不等同于规律,唯物论所谓的规律只是佛教缘起的冰山一角。
《庄子-逍遥游》对缘起有非常生动贴切的描绘,一心意如有心情、如有精力,不妨看看。(佛、道宗旨虽不同,但两家的缘起观念却极为近似。)十二缘起简明读物,网上当有,不过我没看过;自己找找看,或,问问哪位同修有线索。两家参看,获益匪浅,过去我就是这么看的。
《就问作答》
大家对你没有恶意,说话实话,咱俩在个性上还真是挺象的,然,桀傲不驯对于修习佛法而言,没什么好处,海纳百川,有容则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大家为什么对你群起而攻之,看到楞严后几章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佛不是在说笑,大家也没有说笑的意思。
君之读经体会,从字面而言,没有问题。照这么读下去,凑足百遍之数,没准用不着别人多嘴,菩提心自然现前。一心意的症结不是不够聪明,(贴大字报,纠斗南怀瑾,就是你干的事吧?不过别担心,南老先生不会怪你的,什么是学佛人?这就是学佛人!)而是福慧资粮不足,念经即能迅速积累福慧资粮。佛经即附着了无穷的神力,你没想到吧?你没觉出来吧?
众生同一体性,在何种层次、理趣上去体会?
一心意如果晓得,当在何种层次、何种理趣上去体会,那么你便悟入了,得般若智、慧眼如炬,摆弄任何世俗学问,形同儿戏。怎么样,这东西挺不赖的吧?够酷的吧?这东西人人有份,就看你想不想要,想要,早晚必得!
不要什么问题都问嘛,否则,君得空慧之后,手擎慧剑,无魔可斩,无疑可破,那多败兴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地藏经不堕三途,念阿弥陀往生必定。

钱昭

发布于:2001.4.9 17:35:11    修改于:2001.4.9 18:22:31  
钱昭  2001.4.9 17:35:11    来自:北京  

(866-15)  显示次数:2492(2105+387)     查看钱昭的所有文章 给钱昭发送电子邮件 修改或删除这篇文章 回复这篇文章 转向顶部第 15 主题索引


转向网页顶端

微信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微信»发现»扫一扫,关注法华公众号(fahua-com)


.AAA?久经堂药浴??云南?邢大运觊(史)?Lumières ??

◇    程序占用服务器时间 USR + SYS 总计 0.01 秒    ◇   



转向网页顶端

妙法莲华 法华论坛 www.fahua.com  WiseForum1.0  Since1999.6